驚!天坑怎麼來的?你家的水龍頭竟然也可能藏著一樣的危機!
- 優德水顧問
- 2024年3月25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已更新:4月17日
天坑的出現通常是突然的,對周圍地區造成了潛在的危險。在一些情況下,天坑可能會發生在居民區或交通要道附近,對當地的人們和建築物造成重大影響。除了這些立即可見的危險之外,你知道它其實廣泛的對居家、工廠等水管也會造成嚴重的老化影響嗎? 本文分享關於天坑造成原因,並說明生活用水品質的重要。
本文重點導覽(點擊可快速前往)
天坑是怎麼形成的?
天坑,又稱地陷或地塌,是地表突然崩塌所造成的大型凹洞。這種地質現象多半發生在地下結構鬆動或掏空的地區,常見成因包括地下水長期流失導致地層塌陷、老舊管線漏水造成周圍土壤流失、甚至是施工不當所引發的土體掏空。當地下空隙超出地表負荷時,原本穩定的路面或建築便會瞬間崩落,形成驚人的天坑。特別是在城市中,地下密布自來水、汙水與天然氣等多種管線,任何一處漏水或破裂,都可能成為誘發天坑的關鍵。
天坑與你家水質有何關聯?
如果把一棟建築比作人體,那麼水管就像是血管,一旦堵塞或滲漏,就如同人體中風般無法正常運作。不僅造成生活不便,更可能影響居住健康。你是否曾發現家中水龍頭的出水變得不順?當我們打開起泡器(出水口濾網),經常會看到許多細小雜質與小石礫,這正是來自老舊水管中的累積污染。
起泡器卡雜質,其實是水管在呼救!
當自來水的出水口水流不均勻時, 有經驗的人都可以知道起泡器被小石礫塞到了。
市面上常見水管清洗服務時,經常可見那些讓人瞠目結舌的「黑水照」。明明水管都是看起來乾乾淨淨的自來水流過,為何久了管壁在專業的技師處理之後, 還可以從管壁震出這麼多骯髒的東西?其實,問題就出在輸水過程中的污染累積。
文氏管效應:看不見的污染入侵
自來水從處理廠一路輸送到你家水龍頭,途中可能經過數公里的管線,包含多種材質與不同年代接管結構。在地震頻繁、道路工程頻繁的台灣,更容易造成管線微裂、滲漏與污染。當外部土壤、砂石甚至瀝青與金屬微粒隨著水流進入破損管線時,就形成了所謂的「文氏管效應」──這些雜質也正是天坑與家庭用水雜質的根源。
如何預防?從全戶淨水開始
下次你在新聞看到路面突然崩塌的「天坑」,別只是驚訝它有多可怕,因為那些被沖走的泥沙,很可能正悄悄流進你家的水龍頭。如果你的起泡器老是堵住、出水總是忽大忽小,或許,是時候好好檢視你家的水質安全了!
Kommentare